
微創脊椎手術新選擇 開刀也有路徑導航?
張建鈞》提高手術精準度,傷口小術後復原更快
2018/8/7
張建鈞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接受完整骨科專業訓練;於關節重建科師承許弘昌教授研究關節置換手術,於脊椎科師承陳衍仁副教授及陳賢德副教授研究脊椎手術。於國內外醫學雜誌及學會發表多篇關於脊椎疾病治療相關研究。
【認識張建鈞醫師】
台灣第一位直播示範電腦導航脊椎內視鏡手術之醫師 - 張建鈞醫師,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接受完整的骨科專業訓練,主要專精於「微創脊椎手術」及「微創人工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
於關節重建科師承許弘昌教授研究關節置換手術。於脊椎科師承陳衍仁副教授及陳賢德副教授研究脊椎手術,並且前往國外進修脊椎手術相關技能,學習新的技術。
在國內外醫學雜誌及學會發表多篇關於脊椎疾病治療相關研究,多次受邀參與國際性會議報告及演講,如:美國梅約診所紐約骨科專科醫院與中國附醫脊椎聯合會議、泰國Rajavithi Hospital受邀演講、骨科電腦導航亞太會議等。
其專長為:
- 微創電腦導航脊椎手術
-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 微創人工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
- 四肢骨折微創手術
- 脊椎側彎矯正
- 關節炎治療及保膝保髖手術
- 脊椎骨折治療
- 骨質疏鬆症治療

【電腦導航微創脊椎手術 提高手術精準度 脊椎內視鏡手術 手術後當天下床 隔天出院】
現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治療脊椎手術有開展兩個新的技術,一個是「脊椎電腦導航技術」,另一個是「脊椎內視鏡手術」。
傳統治療椎間盤突出時,我們必須要用肉眼去尋找骨刺,現在可以用電腦導航導引的方式,就像開車的時候有一個導引系統,我們可以在導引的情況下知道在什麼位置,即時影像導引直接找到長骨刺的地方,然後把骨刺拿掉。也因為更精準,因此可以減少手術併發症,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加快復原速度。
另一個新技術是「脊椎內視鏡手術」,藉由這樣的技術,可以將脊椎手術傷口縮減為一公分,讓病患於脊椎手術後可以“當天”下床,“手術後隔天”出院。脊椎內視鏡手術其實以前就有,但是在脊椎領域礙於器械的發展,一直沒有很好開展。近幾年,因為儀器的進步,更輕巧的磨骨頭工具出現,讓脊椎內視鏡開始舊瓶換新酒,展開新的手術適應症。這個技術開始可以廣泛用於治療很多原本是需要接受大手術的病患減少手術風險和併發症,加快術後的復原速度,更可以幫助很多年紀大,或者相關疾病比較多的病人。
在傳統手術要拿掉骨刺需要破壞的地方較多而且減壓較少,而新的手術方式,(圖1)脊椎內視鏡就是將一個8mm口徑的管路,直接在透視機的透視下置放到骨刺或者突出椎間盤壓到神經的位置,將椎間盤或者骨刺取出。管子進去之後因為有30度角的關係,所以經過的路徑不會被破壞,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它可以把我們的神經放大到60幾倍,因此在手術的過程可以看得很清楚。破壞少,精準性高,傷口小約1公分,恢復快,病人通常在手術完當天即可下床,很快就可以出院。


圖1:脊椎橫切面圖 圖2: 術前術後比較及傷口示意圖
下一頁看更多:愛護我們退化後的膝關節,不同的關節保養的方式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