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兒童慢性神經生理學機制的病變,其詳細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清楚。常發生於 2~15 歲兒童。
症狀
妥瑞氏症最主要的症狀是抽動,出現反反覆覆不自主運動或是聲音。可分為動作型或聲語型抽動,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型態:
- 簡單聲語型抽動:會快速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或吵雜聲。例如:清喉嚨、咳嗽、尖叫、豬叫聲等。
- 複雜聲語型抽動:較有意義且多樣化的言辭、音節或慣用語。例如:重複別人的話、口出穢語 ( 猥褻或是攻擊字眼 )。
- 簡單動作型抽動:快速而短促的眨眼睛、歪嘴巴、裝鬼臉、搖頭晃腦、點點頭、聳肩膀、搥手、頓足、凹凸肚皮、吐口水…等,即臉部肌肉,手腳抽動及關節等部位的不隨意運動,突然、短暫的無意義動作。
- 複雜動作型抽動:緩慢且長時間固定不動,看起來好像有目的。例如:持續地看著某樣東西、觸碰東西或他人、跺腳、重複寫相同的字、猥褻不雅的動作、自然流露出強迫性儀式的行為。
- 感覺或心理上的抽動:妥瑞氏症病人在即將抽動前可能有徵兆,例如前兆性的衝動,像是因為眼皮痠而眨眼睛,有時候會感覺到身體緊繃感、肌肉緊張、刺痛…等。
發生頻率與嚴重度會隨著生活的起伏而有變化,在考試前或面臨壓力時就變更明顯,放假或身心放鬆時症狀會減輕或消失。症狀常於青春期達到高峰,之後有 1/3 的妥瑞兒會完全緩解,1/3 的妥瑞兒症狀會部分緩解,1/3 的妥瑞兒症狀會持續到成年。隨著年紀增長,妥瑞兒愈懂得如何去掩飾或修飾症狀,讓旁人不會感到奇怪。
診斷
妥瑞氏症的診斷標準(美國精神醫學會,2013/2014):
- 病程中某段期間,曾同時或不同時出現多重動作型抽動,以及一種或多種聲語型抽動。
- 抽動症狀發生的頻率起起伏伏,但從症狀開始出現後,時間持續一年以上。
- 在18歲以前出現症狀。
- 此困擾並非起因於用藥(例如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或其他身體疾病(如亨丁頓氏症或病毒後腦炎)。
治療與日常照護
- 一般來說,除非抽動或妥瑞氏症已嚴重影響到父母或孩子本身的日常社交生活,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像是安立復(Abilify)、理思必妥(Risperdal)等藥物,通常低劑量即可顯現良好效果,然而這些藥物未必能解決所有妥瑞兒的問題。近來有研究發現,行為療法對於妥瑞氏症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給予妥瑞兒另一個治療上的選擇。
- 妥瑞兒如果有正常的作息、吃得均衡、適當運動,對身體和情緒都會有幫助。吃的方面,建議避免食用巧克力、糖果,以及咖啡、茶這類含咖啡的飲料,還有加工的食物,以免讓症狀更明顯。運動對他們也很好,有研究發現,多運動可以減輕症狀,而且專心運動的時候,抽動的情況會變少。
- 雖然很多妥瑞兒進入青春期後,症狀會逐漸減緩,但在就學期間,有時候會因為抽動而影響到跟同學的相處或課業表現,所以還是要多注意。家長和老師可以多鼓勵他們、陪著他們一起面對,這樣他們會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