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Information

Health Education

:::

正向教養

Qrcode
Print
A-
A+

正向教養

2023/8/17

復健科語言治療組

『哲勳在餐廳裡哭鬧不休,怎樣都沒辦法溝通,餐廳裡的客人都盯著我們看...』

『燕翎叫不來、不能好好吃飯、洗澡,如果看到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更不可能讓她移動了!』

『小希是個可愛的孩子,但只要遇到一點挫折就會開始哭,沒超過一小時是不可能停的,怎麼勸都沒有用...』

在語言治療室裡跟家長回饋孩子上課情況時,經常聽到上述情況。各位家長在照顧家中小寶貝時,也遇過類似的教養困境嗎?

結合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和魯道夫·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之理論,而延伸而出的「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是近40年來美國主流的親子教育法。

何謂「正向教養」?

「正向教養」是一種主張消除過去傳統所有的懲罰與獎賞的教養方式,改以「鼓勵」方式來教養孩子的方法。

在正向教養理論中認為,孩子有四個主要的基本需求,分別為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感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個人權利與自主性社交與生活技能。阿德勒相信每個人都在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道路上,而行為不當的孩子經常用錯誤或不被接受的方式尋找自我、尋找被需要的可能性,若我們以懲罰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不適當行為,那只會讓孩子和教育者陷入一個惡性的權力爭奪之中,更是加重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正向教養中有一基礎信念─「當我們感覺良好時,我們會做得更好」,因此在正向教養中強調教導、理解、鼓勵和溝通。在面對衝突時,父母要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教孩子規矩、學會負責任。一旦和孩子約定好,就必須堅持,絕對不要提出做不到的承諾。

正向教養的八個基礎準則

  • 相互尊重:父母尊重自己及考量情境需求示範堅定,透過尊重孩子的需求與本性示範溫和。『溫和』是尊重孩子,『堅定』則是對自己和情境的尊重。
  • 理解行為背後的信念: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盡可能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能更有效改善他們的不適當行為。
  • 有效的溝通:父母與孩子都要好好學習傾聽對方的需求,以及尊重的對話方式。以邀請的方式帶領孩子共同思考和參與常規建立,在有限的範圍下,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 了解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現階段能力發展里程碑,並將孩子的氣質、情緒納入考量,將更容易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
  • 教導性的管教:採用有效的管教方式教導孩子社交和生活技能,不縱容也不懲罰。
  • 專注於解決辦法而不是懲罰:和孩子一起學會面對問題,並找到尊重彼此且可解決之方式。
  • 鼓勵:看到努力和進步時請及時給予鼓勵,以培養自我能力的肯定。
  • 孩子感覺好時,他們會做得更好:具體的描述孩子表現好之行為,當孩子受到鼓勵、感受到連結和關愛時,會更願意合作和學習,並表現情感和尊重。

正向教養中強調,孩子出現的行為表現,只是可視的冰山一角,然而在冰山底下隱藏的錯誤信念才是真正造成行為顯現的主因。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書中也提到,在面對特殊兒童時,需先拋掉診斷標籤後,正確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訊息,盡可能分辨孩子的「無辜行為」及「錯誤行為」,才能正確回應孩子的需求,做出正確的教養方法。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4) 22052121 分機 14928
HE-50111
}
Stay connected with CMUH
How to get to CMUH the map of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