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目前搜尋條件:脹氣
安撫躁動的腸道 飲食小撇步
2019/6/24大腸激躁症是由於飲食或生活型態改變,或受到壓力大及情緒緊張等原因的影響,造成下腹部疼痛脹氣、每天解便次數多於3次或每星期解便次數少於3次,或是便祕及腹瀉的症狀交替發生。
胃酸向上跑 食道添隱患 胃食道逆流非治不可
2019/6/10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 lux disease,GERD)的定義是患者因胃酸逆流至食道,導致不適,可能引發後遺症,並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已達到必須延醫治療的程度。
一吃喝就胃脹氣 多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惹的禍
2019/6/10所謂胃脹氣是指患者在飲食或喝水之後,上腹部出現腫脹感及壓迫感,症狀包括噁心嘔吐或疼痛等。許多疾病都會引起胃脹氣,包括結構性的病變(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腫瘤、寄生蟲感染或
端午愛吃粽 三高民眾要節制
2019/6/3端午節將至,美味的粽子令人垂涎,有三高(高血糖、高血壓、 高血脂)問題的民眾這時要怎樣挑選粽子,才能滿足五臟廟又不增加健康負擔呢?以下這幾個原則要記住喔!
做個元氣美女 經前症候群不再來
2019/3/5半數以上女性在月經前的7-14天,會出現種種不適,包括身體及精神的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它會隨著月經週期出現,一般在月經來潮後就會消失。
臨老切莫隨便吃 要拉營養當靠山
2019/1/24老化會伴隨各個器官機能的退化,其中僅僅咀嚼吞嚥功能的退化就足以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為了避免老化導致的營養不良,必須提早開始防範老年症候群的發生,所謂老年症候群就是衰弱症與肌少症。
氣喘病人的飲食法則
2018/8/24當氣喘急性發作時,初始治療的目標為快速減輕呼吸道攣縮,以便改善缺氧狀態及儘快恢復肺功能。根據統計,80%的氣喘兒童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即可停藥,不需要終生與藥物為伍,而正確的飲食與環境控制,更有效避免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