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Information

Health Education

:::

小兒腦癱(腦性麻痺)護理指導

Qrcode
列印
A-
A+

小兒腦癱(腦性麻痺)護理指導

2024/4/8

定義

腦性麻痺是在胎兒或嬰兒時期,由多種原因所引起的非進行性、中樞性的運動功能發展障礙。臨床上,除運動功能障礙外,多半合併感覺、認知、溝通、視知覺、行為等異常與癲癇等共病。在全球,有超過1700萬名腦性麻痺的病人,在台灣則有超過8萬名,盛行率約為千分之3.4,即約300人中就有一名為腦性麻痺病人。

病因

造成腦性麻痺的原因非常多,可分為產前、產中、產後三大因素,並以產前因素占了八成以上。

  • 產前:感染(如:子宮內感染尿道炎絨毛膜羊膜炎等)、孕母本身疾患(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甲狀腺亢進)、多產(如:雙胞胎三胞胎)等。
  • 產中:出生窒息、早產等。
  • 產後: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等。

腦性麻痺的中醫觀點

腦性麻痺在中醫,屬「五遲」(立遲、行遲、髮遲、齒遲、語遲)、「五軟」(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五硬」(頸硬、腰硬、手硬、腳硬、肉硬)的範疇。病因方面,過去文獻所提及的「胎毒凝結」、「服墜胎之劑」、「年紀已邁而復見子」、「日月不足而生」、「跌撲內傷」、「過食肥甘與飲病乳」等病因,皆可與西方醫學所列之病因相互呼應。五遲、五軟、五硬以先天稟賦不足、五臟六腑息息相關,並以肝、腎、脾虛損為主。

腦性麻痺的中醫治療

臨床上,根據孩童的情形,會使用一種或併用數種治療方法,包含:針灸、口服中藥、小兒推拿、穴位敷貼、藥浴等,並以針灸療法最為大宗。實證研究上顯示,中醫療法對於孩童的認知功能、運動功能、語言功能、肌肉張力,皆可獲得改善,並可同時針對病人便祕、腸胃功能紊亂、睡眠障礙等共病一併治療,以及減少西醫藥物使用劑量與副作用以及減少住院次數與醫療花費,提供病人更佳的醫療照護品質。

腦性麻痺按摩保養方法

擦背部膀胱經:使用兩手手掌,緊貼背部脊椎兩側膀胱經位置,由上往下,直線磨擦,連續20遍,使背部可透熱為佳。

捏脊:使用雙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沿著脊椎骨兩旁,輕輕捏起皮膚,沿著督脈自下而上,使拇指向後拉皮膚,大拇指、食指、中指同時向前推,雙手交替捏提,向上推進至頸部大椎穴(位於頸部兩肩間正中、第七頸椎棘突下),連續5至10遍。

按壓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約四指幅處。可利用大拇指或食指指腹每日按壓在穴位上50~100次(或3~5分鐘)。

製作單位:中醫針灸科 編碼:HE-90068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4) 22052121 分機 11185
}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