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4/10

高血糖~定期監測 化解危機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曾嘉慧衛教護理師、新陳代謝科 陳清助主任

林小姐走進衛教室時的第一句話是「衛教師,怎麼辦?我的人生變黑白了!」此話一出可真不得了,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原來,林小姐剛被診斷出第2型糖尿病,她想到今後對很多食物都要忌口,整個心情都暗淡了起來。

罹患糖尿病的人往往背負一連串的指控,例如:一定是太愛吃了才會得糖尿病、都沒運動難怪會得糖尿病、太胖了才會得糖尿病、喝太多飲料才得糖尿病⋯。長期被「汙名化」的結果,很容易讓糖尿病患者陷入沮喪。

高血糖 定期監測 化解危機

全球糖尿病發生率快速增加

糖尿病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在開發中以及臺灣等新興的工業化國家,發生率及盛行率正在快速增加中。據估計,目前全球有1億9000萬名糖尿病患,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了2025年,更會增加到3億3000萬人,其中絕大多數為第2型糖尿病。而糖尿病在臺灣一直是盛行率相當高的慢性病,去年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4,對國人健康的威脅與日俱增。

要防治糖尿病,我們必須先認識血糖升高的機轉。人體是藉由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來調控血糖,透過胰島素的作用讓血中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提供能量,當胰島素的量不夠或是身體對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反應不佳時,就會產生血糖過高的問題,亦即所謂的糖尿病。
 

各型糖尿病與前期症狀簡介

糖尿病又可分為:

第1型糖尿病

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或幼年型糖尿病,只占所有糖尿病人的5%左右。患者分泌胰島素的細胞遭到破壞,身體會製造抗體來攻擊自身的胰島細胞,當身體沒有了胰島素,無法利用糖分,血糖就會升高,人卻消瘦下來,嚴重時會導致酮酸中毒或生命危險。

此病雖然大多見於青少年或幼童,但成人也可能發生,由於通常與生活習慣無關,所以極難預防。一經確診,必須終生注射胰島素,屬於全民健保認定的重大傷病之一。

第2型糖尿病

9成以上的糖尿病均屬此類。患者除了胰島素分泌量較少之外,還有胰島素抗性的問題,也就是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

在罹病早期,並非明顯缺乏胰島素,可藉由口服降血糖藥來改善胰島素作用或刺激胰島素分泌量,但隨著病程進展,部分病人需要補充胰島素才能妥善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

約有2-5%的孕婦會罹患妊娠型糖尿病,因此所有孕婦在懷孕6個月(24-28週)時,都應檢查血糖是否過高。

其他型

其他型糖尿病較為罕見,可能是因藥物或化學物品所引發,胰臟疾病(如:慢性胰臟炎、胰臟切除)、內分泌疾病(如:皮質類固醇過多、生長激素過多)、胰島素受體異常,以及某些基因症候群等,都是導致此型糖尿病形成的可能原因。

葡萄糖耐受不良症和空腹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症狀)

美國糖尿病診斷和分類專家委員會的資料顯示,葡萄糖耐受不良症(IGT)和空腹血糖異常(IFG)均為糖尿病的前兆,但這是可以治癒的。

葡萄糖耐受不良症的表現為血糖值升高(口服葡萄糖2小時後的血糖值在140-199mg/dl之間),但是並未高到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異常的表現為空腹血糖值升高(空腹血糖值在100-125mg/dl之間),但是並未高到糖尿病的標準。

空腹血糖值升高(空腹血糖值在100-125mg/dl之間)

第2型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

醫界估計早在第2型糖尿病發生前10年,患者的血糖代謝異常就已開始醞釀,然而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若能找出高危險群,適時介入控制,可有效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

導致第2型糖尿病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肥胖、缺乏運動、血脂異常、血糖偏高、代謝症候群、家族血親有糖尿病、婦女在懷孕時有妊娠糖尿病或產下出生體重大於4公斤的嬰兒等等。

此病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故常被解讀為「後天造成」。事實上,第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遺傳基因是相當重要的危險因子,但許多患者往往還是因為長期生活習慣不良才會罹病。由於全球肥胖盛行率逐年攀升,第2型糖尿病已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體重過重人士應提高警覺。

控制好血糖才能拒絕併發症

如果擔心糖尿病上身,你我都應該設法遠離可能導致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並透過篩檢來達到早期預防與早期治療的目標。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1. 充實知識:對糖尿病有充分的了解,就會更加重視健康維護。

2. 節制飲食:可請教營養師,注意營養的均衡與適當。

3. 規律運動:保持規律的運動量,每週至少150分鐘。

4. 開朗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心理會影響生理,心情愉悅,身體也就暢快了。

5. 良好休息:規律的生活作息,可預防疾病發生。

6. 定期檢查:定期做健康檢查,除了解身體狀況,也能及時採取對策,預防糖尿病上身。
 

最後要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如果沒有控制好,引發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會大大提高,例如心臟病、腎臟病、視力衰退、神經疾病、皮膚乾燥等,都可能接踵而至。請好好掌握個人的控制目標,如飯前血糖為80-130mg/dl,飯後血糖為180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7%,並定期監測血糖,謹慎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方可抵擋併發症來襲。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39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