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10/16

建立醫病相互間的信任感~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術後護理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護理部5H病房 林菁菁副護理長

「護理師!有新病人轉入喔!」陳先生是一位發燒、胸痛的病人,一到醫院,經過主治醫師安排骨髓穿刺檢查確定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這時耳邊突然響起「不可能!你們會不會診斷錯誤,我身體很壯,我才準備與認識多年的女朋友結婚!」,「我才國三!媽媽,我不要住院,不要⋯我不要⋯」
另一位小馨妹妹,由於反覆發燒,但都以為只是普通的小感冒,經診所治療無效後轉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對於平時運動與學業都是頂尖且名列前茅的小馨,簡直是晴天霹靂的消息,住院期間不僅要面對長髮披肩被迫理光頭,還要面對噁心嘔吐副作用,剝奪無法品嘗美食的惡夢,年輕女孩正值青春年華,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建立醫病相互間的信任感~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術後護理

異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

這是血液腫瘤科病房常見的景象,護理人員看似稀鬆平常,但是對病人與家屬來說如同被判死亡一樣。陳先生及小馨妹妹都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時年紀都很年輕,在一連串的化學治療,面對一堆副作用嘔吐、發燒、掉髮後,只剩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是唯一可救命的機會。

配對結果十分幸運,陳先生的姊姊及小馨的妹妹都符合配對條件,於是他們分別都進行親屬異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過程中醫護團隊依照移植計畫,讓病人及家屬都參與移植前家庭座談會,目的是讓捐贈者與病人都了解整個移植過程,預期將會發生的事情,包括:費用、治療風險、副作用、使用化療藥物種類及整個治療時間⋯等等。住院期間給予安排會診腫瘤心理師及營養師,提供所需要的心理支持與營養評估讓整個移植過程順利,進而達到身心靈的完整照護。

移植後排斥反應

移植過程中最擔心與害怕就是排斥反應,急性期多發生於前三月,主要影響腸道、皮膚或肝臟。輕則輕微發燒、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皮膚紅疹與肝炎指數上升為表現;嚴重時,可能出現口腔黏膜發炎、潰瘍、體重減輕、腸胃出血、皮膚水皰或黃疸、肝臟衰竭。陳先生在出院後1個月內,因為出現嚴重的皮膚排斥問題而住院,全身膚色偏黑及乾性脫削,他自己也說黑到自己坐電梯還有病人問他:「你是從非洲來的外國人嗎?」面對身體外觀的變化無法工作及正常生活,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協助遵從醫囑使用藥膏塗抹於脫削的皮膚外觀,每2小時使用一次並穿著純棉的衣褲,手的部分就請家屬準備純棉手套以增加保濕的效果,記得每次幫病人處理完大家都會嚇一跳地上滿地都是皮削。因為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如果被破壞就容易發生感染風險,故醫護團隊非常用心地去照護,經過一段時間皮膚會生長出紅潤偏薄的新皮膚,並指導陳先生與家屬日常生活上照護方式。

生理及心理問題

小馨,經過移植後順利地出院,並返回她自己喜愛的學校去念書但是,半年過去了,有一天,她出現骨頭痛不舒服來院檢查後發現居然是疾病復發,當下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媽媽與小馨的內心感受,很想哭但是又想告訴自己要堅強。

醫護團隊讓腫瘤心理師來協助小馨,多次探視後慢慢建立相互間的信任感,讓小馨自己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那次住院期間護理人員也是膽戰心驚的照護,憂心小馨萬一不配合治療該怎麼辦?經過大家得努力小馨終於順利結束了第2次移植,但是這次她無法再次回到學校去上課,因為免疫力低下問題,讓她陸陸續續出現發燒與感染休克問題,她終於受不了無法正常生活的日子與媽媽發脾氣,不願意進食、不想說話,利用睡覺來掩蓋自己的另一面,這次腫瘤心理師來到小馨面前與她聊一聊她的興趣暫時不談治療,結果發現她喜愛的是航海王的模型組合,一有共通性的話題小馨終於露出許久不見的笑容,之後每次去病室就是看見她認真組合她最愛的模型不再睡覺,精神抖擻說話也變得有力氣,進食量有增加不少。

出院返家居家照護

異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是將病人相符合的健康造血幹細胞,輸注到病人體內,取代發生病變的造血幹細胞,重新發揮正常的功能若無明顯感染、移植體抗宿主反應,狀況穩定且白血球及血小板穩定回升,即可考慮出院返家休養,至於食慾方面,若腸胃系統沒大問題,則需靠自己少量多餐進食,讓體能逐漸恢復。

出院後,仍需定期回門診追蹤,依照醫生指示安排血液及身體檢查,需注意感染、移植體抗宿主反應、排斥藥物濃度等情形,接受治療後最終期望每位病人都能恢復身體健康,儘早重新走入人群,可以跟自己愛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最後,想提醒病人移植後常見的症狀處理,移植後前半年最容易發生,可能只是輕微感冒,但也可能是嚴重感染,因此,不可掉以輕心,儘速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協助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92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