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巴金森氏症難辨步態「步態凍僵」? AI診斷系統協助神經內科半小時發現七旬長者病情 早期揪出延緩病徵
2022/11/271歲莊伯伯罹患巴金森氏症已十五年,近期家人發現伯伯走路經常停滯不前,腳像是突然走路被地板黏住這般僵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透過「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的輔助,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發現可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讓醫護人員得以及早介入再治療,延緩相關病徵
78歲婦人感染超級細菌昏迷 ! AI質譜儀1小時找出有效抗生素 《智抗菌》平臺累積十萬人以上使用 刊登頂尖醫學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
2022/10/31七十八歲黃媽媽4月中旬因雙下肢紅腫住院,住院期間突然病情急轉直下,5月底併發肺炎,肺部嚴重浸潤,危急旦夕;黃媽媽感染了俗稱的「超級細菌–Superbug」–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中國附醫醫護團隊啟用智抗菌平台1小時內即預測該超級細菌對抗生素Ceftazidime具有其抗藥性
立冬進補,「補」! 「補」?「補」!?
2022/10/31立冬,每年的11月6~8日,代表著冬天來臨,溫度下降,水氣減少。正所謂秋收冬藏,配合四季變化,人體也要將精氣內藏以滋補腎水,因此民間普遍流傳立冬進補。但補有分溫補、平補、涼補,必須依照個人體質決定,個人體質又受到天生因素、生活飲食習慣、天候變化...
徹底治療更年期崩漏3良方
2022/10/27進入更年期後,卵巢的功能逐漸衰退,卵巢內卵泡的發育能力降低,對腦下垂體的反饋作用減弱,分泌雌激素的量逐漸減少。此時腦下垂體分泌更多的促卵泡生成激素和促黃體激素,此時雖仍有月經週期,但是無排卵性周期增多,並最終停止排卵。
談多囊性卵巢中醫調經
2022/10/2619歲的小涵,大學開始月經紊亂,經量也愈來愈少,到後來還會排卵期出血或是不規則點滴出血,婦產科就診後從超音波上診斷為多囊性卵巢。多囊卵巢症候群盛行率大約占育齡婦女8~13%,這些患者當中47%有月經稀發、19.2%是閉經的族群。根據目前的研究多囊性卵巢..
抗藥性病菌死亡威脅?2050年將超越癌症!中國附醫周德陽院長 受邀HIMSS 專題主講 分享全球「智抗菌平台」智慧醫療成果
2022/10/1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打擊日益氾濫的超級細菌感染問題,創設的智抗菌平台(Intelligent Anti-Microbial System (iAMS) )」,獲得全球重量級醫療機構高度重視。周德陽院長指出,醫院內感染超級病毒與病菌問題,儼然成為全球公衛的重大挑戰,據統計,亞太地區院內感染病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
手腳關節腫又紅痛快20年,以為是痛風?精準醫療抗體檢測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功扭轉病情!
2022/10/17黃小姐從18歲開始感覺關節紅腫痛,早上睡醒身體會感到僵硬、雙膝腫脹、起立會花比較多力氣,甚至影響到日常行走。父親有痛風病史,21歲時於外院求診,醫師也診斷為痛風。23歲至風濕免疫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蔡嘉哲教授門診就醫,經過初步診斷懷疑可能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心臟血管中心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enter 體外反搏治療(EECP)
2022/10/14EECP(體外反搏治療)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無侵入性、無須手術,無須住院,在門診即可以治療心絞痛、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在治療過程中,以壓力褲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在不增加心臟負荷的情況...
精準顱顏重建 —「電腦輔助設計3D列印」及「定位導航輔助」
2022/9/22顱顏部除兼具保護重要感官器官和大腦,也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對視焦點。顱顏結構非常複雜,手術除須完成功能性重建,更必須兼顧顱顏部構造特有的「立體感」以及「對稱性」。
機器扯斷手臂 移工休克命危 中國附醫團隊11小時搶救 斷臂再植精準接回
2022/9/2122歲的外籍移工,7月在工廠作業時遭逢工安意外,左手臂從肩膀以下遭機器整個扯斷,一度休克命危送醫急救,醫療團隊長達11小時跨夜搶救,全程使用顯微鏡與器械,接回神經、血管、骨頭、韌帶與肌腱,重建斷臂,如今恢復情況良好,手臂已經能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