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神經外科部 | 特色介紹

:::

特色介紹

本院因應病人之疾病種類劃分各次專科領域,依相關專業分為神經血管暨腦中風外科、腦腫瘤外科、神經脊椎外科、兒童神經外科及功能性神經外科暨加馬刀中心。

醫療服務
腦中風

中國醫藥大學腦中風中心團隊醫師及專案人員共 43 人,其中 32人為腦中風專責主治醫師,分五科 (腦中風科、放射科、復健科、腦血管外科、中醫科)。

我們一年平均約有 1,300-1,500 餘位新腦中風住院病人接受住院治療,平均一個月 110 -130 例。中國醫大腦中風中心成立前為死亡率為 2.9%,成立後為 1.04%。

以內視鏡微創手術清除而言,已可將傳統手術之併發症,手術出血、手術時間減少一年,手術可以將神經預後 (GOS) 指數增加一倍分數,約有3% 病人可以於中風後三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其比率與世界水準相當。主要原因是因腦中風中心成立後與團隊積極配合可以在 25 分鐘內完成所有一切理學、放射、腦血管檢查。

另外中國附醫腦中風發展獨特腦中風出血指數,可以迅速簡單判定病人腦出血需不需手術,最近為美國重症加護學會之急重症醫學期刊接受,於今年美國神經外科醫學會報告。

我們提供全方位雞尾酒式量身定作之腦中風治療,根據腦中風發生時程,發生種類給予整合式積極性治療,減少死亡率及殘障。治療特色很多如內視鏡微創血腫清除術、腦溫腦氧監測、低溫療法、腦血管栓塞清除、幹細胞及中醫治療等。

特殊型腦中風

如腦動脈瘤破裂及腦動脈畸型,可以顯微手術夾除、切除及栓塞。甚至也可用以伽傌刀腦動靜脈畸型。為了減少神經梗塞後受損,可以於早期打血球生成素,刺激身體自有幹細胞吸引出去腦部修補。

購入許多先進手術顯微鏡,可以術中打入藥物??菁綠(indocyanion green)顯影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動脈瘤夾除情況。

腦部內視鏡手術

內視鏡是一種微創手術, 有別於傳統的開顱手術方式, 除了可以縮小手術傷口, 縮短手術時間以及減少手術併發症之外,也提供了患者更多神經功能保存及修復的機會。

2002 年本科開始使用內視鏡治療出血性腦中風患者, 至今已有二百例以上的臨床治療經驗,也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外期刊或國際醫學會議, 頗受國際神經外科專家之肯定。

2006 年周德陽主任發展出脊椎微創手術 (土撥鼠手術, Marmot Surgery),曾於美國神經外科醫學會 (AANS) 期刊及年會論文口頭發表。

脊椎融合及非融合手術

脊椎手術大概的區分為融合 (Fusion) 及非融合 (Non-fusion) 手術兩大類。

融合手術 (Fusion Surgery) 主要是在全部切除椎間盤後,植入融合物或再加上骨釘骨板固定的手術。這類手術主要是在脊椎有不穩定的考量下所做的手術,藉由堅強牢固的融合,來維持脊椎穩定度,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脊椎融合手術適用於大多數的頸椎退化疾病、脊椎側彎矯正手術、腰椎滑脫或椎間盤嚴重退化造成椎間盤性疼痛 (discogenic pain)。

在生物力學及醫學工程的技術進步下,有許多〈非融合手術 〉器材被發展出 來。這類手術基本觀念是希望能保有更多脊椎活動角度,減少臨近節段的早退化情形。

我們的醫師會病症的特色選擇適當的手術。

微創皮質骨釘

黃祥銘醫師由國外進修引進微切腰椎融合術半年,共對40餘名腰椎退化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從20幾歲到將近90歲都有,也適合體型較胖和骨質疏鬆病患,不但具有傳統脊椎手術的神經減壓效果,傷口僅10元硬幣大小,也比一般微創手術的傷口少且小,術後復原快。

頑固型癲癇的手術治療

根據統計,癲癇的發生率約佔總人口數的 0.5%-1% ,而其中至少有 五分之一的病人無法用藥物獲得良好的控制,這些病人可能因為全身性發作而導致意外死亡,因此癲癇手術便成為這些頑固型癲癇病患的最後一線希望。

手術的適應症如下:第一、患者必須在適當的藥物使用下仍無法有效地控制癲癇發作,而發作顯著地影響了日常的生活。第二、必須可以在患者腦部找出癲癇病灶。第三、手術切除病灶後不會讓病人產生嚴重的神經損傷。

手術後的成功率與癲癇病灶的數量及位置有關。以最常見的單側顳葉病灶為例,經顳葉切除手術後,癲癇完全不再發作的比率可以高達 80% 以上。但若病人除了顳葉病灶之外尚有其他病灶存在,則癲癇完全不再發作的比率可能只有 50%。

配合本院神經醫學中心的成立,本院已陸續購置新的腦波監視系統、高解析度的核磁共振掃描儀及正子放射斷層掃描設備,全力發展癲癇手術,希望能造福中台灣的癲癇病患。

三度空間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伽傌刀)

所謂三度空間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是利用三度空間立體定位系統,對於小的顱內病灶,施以單次高劑量放射治療;此一技術可使欲治療部位得到很高劑量,而四周正常腦部組織可以相對地減低傷害。

自1970年以來,三度空間立體定位伽傌刀(stereotactic gamma knife)手術已被證實對動靜脈畸形(AVM)之治療閉塞很有效。

伽傌刀也可用在良性腦瘤(聽神經瘤、顱咽瘤、松果體瘤、腦膜瘤及腦下垂體腺瘤等)、原發性或轉移性惡性腦瘤、神經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經痛、癲癇、運動失控、對藥物執拗的神經官能症)的治療,甚或應用在鼻咽癌經根治性放射治療後再發之治療上。

脊椎及頸椎手術

高位頸椎及退化性脊椎病變手術數量與功能保存性脊椎手術病例數為全臺第一名。除進行微創手術術式開發外,並與相關醫療衛材生產廠商進行技術合作,共同開發新式手術器械及脊椎骨釘。

脊髓腔藥品幫浦置放術

本校附設醫院施行脊髓腔藥品幫浦置放術為全臺前三名技術中心,並與疼痛中心規劃進行慢性脊髓損傷病人整合治療療程。

熱頻治療神經調控術

針對脊椎慢性疼痛病人,提供風險低、恢復快及療效滿意度高之優質治療。本校附設醫院為臺灣中部治療例數第一之醫學中心。

個人化惡性腦瘤免疫治療

94年成立專責惡性腦瘤研究室,進行全新個人化免疫疫苗製備療法,已完成人體試驗,並申請專利。

惡性腦膠質細胞瘤

結合即時螢光顯影、功能性磁振造影、3D 立體導航及術中神經功能監測,提供醫師術前完整評估、術中即時警示,技術已達國際水準。

腦下垂體腫瘤

91年開始啟用腦內視鏡進行腦下垂體腫瘤顯微切除手術,為全臺技術先驅。病人住院天數由10天縮短為5 天,60%病人術後無需入住加護病房。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