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心臟血管系 心聲大不同!
林晏年醫師獲選為本院優良主治醫師與教學醫師,專長於心臟血管各種類型疾病以及急重症照護。
在心律失常治療,除一般性心室上心律不整電燒外,更結合 3D 立體定位,用微創心導管燒灼或冷凍技術,控制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以及心室頻脈。在植入性心臟電子裝置,包括心臟節律器、去顫器、以及雙心室再同步調律器皆有相當經驗。
關於冠狀動脈治療,林醫師著重於一般性的冠狀動脈氣球擴張及血管支架置放術。心臟影像部分,林醫師每週固定施行一般超音波、食道超音波以及負荷式超音波。
此外林醫師也參與主動脈瓣膜心導管置換術、左心耳關閉術、葉克膜經中膈左心減壓術、心臟移植照護以及心臟猝死緊急醫療,並在國際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心跳不超速│季節轉換下的心臟負擔】
林醫生貼心提醒氣溫驟降的年關心悸、心律不整容易發生,氣溫一冷,為了維持體溫,身體會讓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同時讓心跳加快,加速血液循環來產生熱度。
血管收縮、心跳加速是受一種交感神經的催化,在血管收縮間,血壓便會同時上升。台灣秋冬、初春溫差大,屬於乾或濕冷的氣候,如從室內到室外,心跳會瞬間加速或降低,造成心臟負荷,產生心律不整或失常,同時也增加血管內膜斑塊破裂心肌梗塞的風險,才會常提醒民眾保暖真的很重要。
(圖說) 心臟是動物胚胎最早出現的器官之一。「心律不整」可以發生在不同的年齡層,小到嬰兒、大到八九十歲的爺爺奶奶都有可能。但部份的心律不整年齡層正逐漸下修,除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這些共病以外,不良生活習慣、愛好美食,加上抽菸喝酒、不運動或愛過時髦的夜生活,都是造成好發年齡層下降的原因。
心臟是24小時不休息的器官,現代人卻常忽略生理上的疲累,休息不足下,心跳得越快,當然就對心臟很不好。醫生感嘆心臟疾病早就不限定只好發在冬天,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人來求診。
【心臟小鹿亂跳│心律不整下的三種疾病】
「心律不整」是一群疾病的通稱,包括許多不同疾病,比方佔據台灣總人口數約23萬人的「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目前心律不整最常見、也最難纏的一種。
「心房顫動」目前病友佔美國人口約3-4%左右,香港、日本也是1%多的病友,台灣也是1%,但別小看只有1%,對於60歲以上的族群,盛行率約10位就有一位。此外,這僅是已經察覺的人數,加上罹患「心房顫動」的人未必都有症狀可察覺,實際上心房顫動對國人的影響是被低估的。
俗稱多一條神經的「陣發性心室上頻脈」,是「心律不整」常見的第二種疾病,多出的神經會導致心臟的神經迴繞走錯路、造成異常,不正常放電的心臟,都有可能跳到每分鐘150-230下的驚人數字!
心律不整第三種常見的是「心室早期收縮」,林醫生說一般儀器是測量不到這個異常心跳,如有自行購買的電子產品,當測量到一種"假慢"狀態時,比方心跳每分鐘70下的你,突然測出只有35下,而自己沒症狀或是同時瞬間有心臟跳動早了一拍或漏了一拍,就可以來醫院檢查。
【淺談技術│心臟訊號在哪裡】
20世紀開始,對心臟內科醫師來說是相當關鍵的時代,因為心導管技術的發展成熟。如今突飛猛進的技術帶動各種微創治療的可能性,比方用心導管的支架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心導管置換主動脈,利用心導管「封堵器」技術預防中風。
而在心律不整方面,使用最新的心導管「3-D立體定位電燒」(3D Mapping and ablation),可以突破過去對複雜心律不整束手無策的僵局,救治更多難治的病人。而3-D立體定位的設備材料則在2018年8月納入健保給付,提升整體複雜心律不整病人電燒治療品質,可說是一大福音。
因為電燒手術常需一邊利用X光機投影的2D圖配合心導管收集的電訊號,來分析心律不整的機轉與心臟內的關鍵區域,醫師得盯著螢幕,同時巧妙的操縱心導管,並將看到的電訊號記在腦裡,結合頭腦內虛擬的心臟立體結構。林醫生笑說空間感要很好外,還要記住所有位置,故傳統2D技術只適合標準型的心律不整病人。
(圖說) 傳統心臟2D圖,以橫、縱座標構成畫面。當病情較複雜,如有不正常的迴圈或多處複雜放電時,便往往超出人腦分析的範圍,醫生便無法單純透過2D技術去探索、了解心臟內部,畢竟它是一種立體構成的腔室結構。
(圖說) 共7色(紅橙黃綠藍靛紫)灰色代表壞掉區域,越往紫是健康區域。/ 林晏年醫師提拱現在有了3D影像定位技術來突破盲點,讓很多只能靠吃藥的心律不整病人能夠進行手術,更可以結合2D圖像的進階方式,全盤細緻去分析心臟狀態,大幅提升治療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