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秀縵

跟心智科聊聊 孩子內心的小感冒

林秀縵》求診重點是幫助你可以把孩子照顧好為主

2019/4/9

我是林秀縵醫師,2月1日開始服務。我是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中山醫學大學醫療產業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前一份工作是在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兼科主任。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醫師訓練,台北榮民總醫院受訓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次專科訓練。


個人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同時也具備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次專科(149號)及老年精神醫學次專科(471號)還有老年暨老年醫學專科醫師(4006號)。所以可以看一般精神疾病、一般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以及老年精神疾病。

但更常見的是醫師得先協助爸媽或照顧者學習親子技巧,或如何接受及面對孩子的疾病,「求診的重點,還是在於讓家長可以好好的把孩子照顧好!」林醫師特別強調這點。
 
兒童心智醫師的診斷過程非常繁複,不只觀察孩子狀態,同時也在了解照顧者、甚至一個家庭的狀態。比方最近本來只是一位照顧者帶小孩看診,後來照顧者和其長輩後續乾脆也掛號請醫師協助醫療各自的心理問題。但其實這種"全家一起看診"的狀態在心智科並不少喔!
 
兒童心智科 林秀縵醫師
 
通常病童有以下類型或狀態會來掛號,區分為學齡前後,學齡前的發展評估,學齡的各項情緒行為及學業等問題。醫師特別提到現在社會一直在進步,孩子也不再只是爸媽"一個人的孩子”,而是整個社會的寶貝,不只是家人自己包含學校及社政、醫療系統等,也會支援家長協助孩子來求助!
  1. 父母、照護者   
  2. 學校系統通報 (幼稚園篩檢、學校輔導老師、班級導師 )
  3. 其他醫師轉介 (如新生兒、幼兒階段)

 

【孩童心智發展 | 少年維特們的憂愁】

「醫生!孩子是大隻雞晚啼吧? 」「觀念不對喔!」醫師表示不同階段孩童有該要學會的事…
 
孩子成長有所謂的「發展里程碑」*註2,如長輩會用"嬰仔7坐8爬9發牙"提醒發育狀態。大腦很神奇有其可塑性,三歲前是大腦的黃金發展期,而大腦大約到25歲左右才臻於成熟。當小孩有狀態能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儘早的規劃,逐步的幫助寶貝成長、學習面對疾病來適應往後的生活。
 
兒童心智科 林秀縵醫師
(圖說) 醫師以認知、情緒、行為三項度作為評估基準,但家長的開放態度也很重要
註2》 寶寶手冊會有一些基本發展里程碑的選項,如需更詳細六歲前的發展里程資料,由衛福部出版的「正向教養手冊」( 0-18個月18個月-3歲3-6歲 )可作參考
 
家長的開放態度(OPEN-MINDED)也很重要!今年初火紅的國產恐怖遊戲「還願」中的孩子,因為故事發生在台灣傳統時代,在父親的保守、恐懼心態錯過早療機會,導致孩子深受(恐慌症)痛苦。
 

★ 以下簡述不同階段孩子的常見心智問題:

  • 小小孩的身心 (三歲以下)
    常因孩童的"發展問題"找林醫師協助與評估,兒童心智(精神)科醫師除了認知發展的判讀,特別關注情緒發展與人的互動關係,比方孩童跟主要照護者的依附關係。有的小孩因疏忽、虐待,發生早期刺激不足或身旁照護者狀態不穩定而產生問題,這些考量都是醫師得提早發現和團隊共同去解決,若發現合併其他生理問題,在本院也能快速協助轉到其他門診,由各領域的專家一同協助。
  • 適應幼稚園關卡(三到六歲)
    一般而言,孩子此時的分離焦慮應該較為減輕了。幼稚園老師也會協助觀察孩子在適應幼稚園時,是否有明顯的"適應問題",像是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或是觀察孩子社會情緒發展成熟度,比方跟其他孩子的相處、遊戲能力;學習能力、專注力及自我照顧能力等。個性較敏感的孩子建議可以提早1-2個月帶去幼稚園參觀,藉由認識老師、玩玩具、甚至練習在新環境喝喝水、上廁所等方式先熟悉環境。

兒童心智科 林秀縵醫師

  • 小學階段的期待值
    這時以"人際跟學業表現"觀察孩子為主,協助孩子適應新的作息與應有的「規範」。有的高標準家長此時也需要教養上的意見,醫療上還可以藉由測驗作為客觀分析的依據,幫助您釐清對孩子期待值的合理範圍,理解他弱勢的能力,並強化其優勢能力,讓寶貝能了解自己,擁有更多自信、快樂成長!
  • 青少年的叛逆小大人
    青少年期是許多精神疾病的潛伏期及好發期,對於早期診斷與治療至觀重要。拜網路發達之賜或同儕間的提醒,有時當孩子感覺憂鬱或不對勁,這些國、高中以上的大孩子們,反而會主動的跑來找林醫師諮詢喔!以醫師的觀點,建議家長們可以趁此機會,關心並陪同家裡的”大寶貝”就醫,協助後續的治療及調適。
下一頁看更多:陪伴品質,親子技巧偷學兩招...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