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3/5/22

中醫 - 月經週期療法

「腎」-「天癸」-「沖任」胞宮內分泌生殖軸是中醫婦科的核心思想,大部分的婦女相關問題如:月經、內分泌、青春痘、乳房、分泌物、不孕等等,常通過調控此生殖軸而取得治療效果。月經週期療法就是按照這一理論,並結合月經期、經後期、排卵期、經前期等不同時期的陰陽轉化,採用週期性的用藥。
在不同的生理週期採用不同的治則,並結合腎虛、肝鬱、脾虛、痰濕等不同證型辨證加減,會取得較好療效。經由專業婦科醫師診斷治療,長期服用對身體並不會造成傷害。需要注意,如正接受西藥荷爾蒙療法或人工受孕療程時,必須告訴醫生,以免互相干擾。
月經週期療法 - 
根據女性月經週期各個階段(如經後期、排卵前期、排卵後期、經前期)之生理特性,選用不同的藥物,以調整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從而治療各種婦女疾患的中醫療法。
依據月經週期療法,一位月經週期為 30 天的女性可分為下列四個階段調整:
經後期(濾泡發育期)
月經週期第 5-12 天,由於月經剛結束,陰血耗傷,血海空虛;濾泡處於發育時期,在中醫屬於「陰血生發」的階段,故以「滋補腎陰」的藥物為主。
排卵前期(濾泡逐漸成熟至排卵)
月經週期第 13-16 天,這時候子宮內膜已顯著增生,濾泡漸至成熟,在中醫為由「陰轉陽」的過渡階段,故以「滋陰助陽、調氣活血」的藥物為主。
排卵期重「陰轉陽」,沖任氣血活動顯著,以活血化瘀以疏通沖任氣血,並配合激發腎陽,從而促進排卵。
排卵後期(黃體形成期)
月經週期第 17-28 天,這時候子宮內膜由增生期進入分泌期並繼續增厚,在中醫屬於「陽氣活動旺盛」的時期,故以「溫陽化氣」的藥物為主。
經前期(黃體退化期)及行經期
經前期為「陽長期」,治宜陰中求陽,溫腎暖宮輔以滋腎益陰之藥。
月經週期第 29 天至下個月經週期的第 4 天,這時候子宮內膜逐漸萎縮進而剝落出血,即月經來潮,在中醫為「陽轉陰」的階段,故以「理血舒氣調經」的藥物為主。月經期時活血調經,推動氣血運行,子宮排經得以通暢。
月經週期療法的適用病症 - 
不孕症、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週期不規則、月經經量異常、痛經、經前緊張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
曹榮穎醫師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