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風濕免疫中心

:::

風濕免疫中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中心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立夫教學大樓6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
電話:(04)-22052121 分機 4666

科室介紹

本中心依據醫療照護需求及策略發展重點,設有風濕免疫科、風濕病轉譯醫學科、風濕病研究室、及轉譯醫學研究室。結合跨領域跨科別團隊照護(提供一站式門診服務及24小時全方位的住診與急診醫療照護)、臨床資料庫分析及整合性與轉譯醫學研究,並進行免疫病間質肺病變動物模式建立、間質幹細胞治療、跨科別間質肺病變診療決策與人工智慧(AI)應用,及新穎生物標誌開發,皆有卓越研發成果。 本中心團隊在病人照護、醫療品質、創新研究、及醫學教育皆有卓越成效,啓動智慧化資訊系統(風濕病儀表板)進行醫病共享決策,於民國107年榮獲亞太風濕病學會聯盟評核為亞太風濕病卓越臨床中心(民國107~110年),又於民國110年再度榮獲亞太風濕病學會聯盟評核為亞太風濕病卓越臨床中心(民國110~113年)。本團隊更首創「類風濕關節炎共病評估與個人化治療」照護模式,採用三段五級防治(健康促進、早期防治及功能復健),制定標準作業流程與執行團隊照護,提供個人化共病防治(近兩年已超過700例),於民國109年榮獲 SNQ國家品質標章,且於民國110年持續榮獲 SNQ國家品質標章。

 

服務項目


1.疾病診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發炎肌病變、血管炎、硬皮症、免疫病間質肺病變、自體發炎疾病(成人發作型史迪兒氏症、貝西氏症)、痛風、軟組織風濕病、退化關節炎、過敏病、及風濕免疫難治疾病。


2.檢查: 過敏原、關節超音波、微血管顯微鏡、各項自體抗體檢測。
民國104年11月奉准成立風濕免疫中心,藍忠亮副院長兼任中心副院長,並設立風濕病研究室及風濕病自體抗體檢測平台。民國105年5月蔡嘉哲教授加入本中心團隊並兼任中國醫藥大學免疫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民國106年12月由陳得源教授獲聘接任風濕免疫中心副院長兼任中國醫藥大學教授,並進行個案管理及增設轉譯醫學研究室。為能結合精準醫學,進行間質幹細胞研究與診療應用,由專精幹細胞及類器官技術研究之劉津秀醫師(博士)擔任本中心風濕病轉譯醫學科主任。截至民國110年11月,本中心風濕免疫科門診與住院醫療服務量皆呈三倍以上成長,提供優質之個案管理服務及跨領域之團隊醫療照護。

 

團隊醫師

藍忠亮

藍忠亮

講座教授、院長室顧問
藍忠亮醫師為過敏科、免疫科及風濕科專科醫師,美國 Johns Hopkins 醫學中心免疫風濕科研究員,專業年資已逾48年,榮獲臺灣風濕病學會(2013)及亞太風濕病學會聯盟(2017)大師獎,曾任TCR理事長(2009-2011) 。目前擔任中國附醫院長室顧問及中國醫大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如SLE及RA)與結締組織疾病併發間質肺病變。研究團隊主開發新穎診斷標誌及預測間質肺病變之病程標誌近30年來,擔任至少50項新藥跨國臨床試驗(第I-III期)主持人, 收案人數及品質多次居全球之冠。
陳得源

陳得源

風濕免疫中心副院長、教授
陳得源醫師為過敏科、免疫科及風濕科專科醫師,專業年資已逾40年,也榮獲臺灣風濕病學會(2023年)及亞太風濕病學會聯盟(2024年)大師獎,並曾任TCR理事長(2014-2016)。目前擔任中國附醫風濕免疫中心主任及副院長。研究領域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如SLE及RA)與自體發炎疾病(AOSD)免疫致病機轉、感染與免疫發炎關聯性,及標靶藥物安全性。由於SLE研究的傑出表現,獲我國免疫學會學術研究獎,參與亞太SLE診療建議(Lancet Rheumatology2022)。AOSD研究表現卓越,已發表35篇SCI論文且為風濕學教科書引用多次,於2020年獲全球前2%科學家之殊榮。截至2024年已發表262篇SCI期刊論文引用超過11,000次。
黃春明

黃春明

內科部風濕免疫科顧問
1.黃春明醫師專長於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乾燥症、各類風濕病、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肌肉炎, 硬皮症, 血管炎…)及其他過敏性疾病(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氣喘....) 2.風濕免疫疾病重要在於早期診斷、早期給予適當的治療。黃醫師尤其專精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和僵直性脊椎炎之診斷,治療和照護。累積多年經驗和研究並發表於國外風濕病雜誌共80餘篇。
第 1 頁,共 4 頁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