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6/11

翻個身,好痛呀! 椎心刺骨的脊椎壓迫性骨折

撰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外科部 蕭奕翰醫師

李媽媽在浴室滑倒,跌坐地上,之後經常覺得腰部不適,需要躺床休息,但每當想翻個身變換姿勢,腰部就傳來一陣劇痛,只有靜止不動才會改善。如此折騰了3天,家人見狀不妙,帶她來門診就醫。經過詳細檢查,發現是腰椎第1節壓迫性骨折。經過半小時的微創手術後,李媽媽又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動了。

翻個身,好痛呀! 椎心刺骨的脊椎壓迫性骨折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成因

常與脊椎壓迫性骨折同時存在的就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嚴重的患者往往只要打個噴嚏或咳嗽,就有可能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另外,居家環境中,地面濕滑的浴室、廚房或者過於陡峭的階梯,年長者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跌倒,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還有少數病例是癌細胞轉移侵蝕到脊椎骨,導致骨小樑破壞,在無外傷的情況之下發生所謂的「病理性骨折」。

哪些人容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

骨質疏鬆越嚴重的病人,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機率越高。一般而言,停經後的婦女、體重過輕與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人,都被視為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自身或家族成員(血親)曾有癌症病史,也都有發生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症狀與併發症

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時,最常見的主訴就是「移動痛」。病人常常會因為站立或坐著時感到腰背疼痛,不得不躺在床上,可是躺床期間只要翻身變換姿勢,又是一陣劇痛。少數病人會以腹部疼痛或兩側脇肋疼痛為表現,往往在做完相關臟器檢查無恙後,才發現真正的病因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假如脊椎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惡化,演變成爆裂性骨折擠壓到脊髓神經,可能會造成雙下肢痠麻痛,嚴重者甚至可能會下肢癱瘓與大小便功能異常。

對於脊椎壓迫性骨折,最令人擔心的是病人強忍疼痛不願接受正規治療。因為嚴重疼痛不僅會使病人的血壓與血糖不易控制,也容易發生腸胃道的壓力性潰瘍。若尋求的是不正確的民俗療法,還可能使得病情惡化。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診斷工具

有脊椎壓迫性骨折可能性的病人來診,脊椎X光是最快速的診斷工具。目前所採用的判讀依據為Genant分類,當同一脊椎前後或兩側與中央比較,高度差距達4mm以上或是變形超過20%,即可判定為壓迫性骨折,應積極治療。

在門診的經驗裡,有時會遇到病人出現多節段的脊椎變形,其形成主要是因為他們曾有脊椎壓迫性骨折,但囿於當時的醫療環境沒有治療而自行癒合。對於這些病人,我們必須加做磁振造影來鑑別哪一節脊椎有新近發生的壓迫性骨折,唯有新近發生的骨折,才有辦法施作接下來要介紹的「新型微創人工骨泥椎體形成術」。

什麼是新型微創人工骨泥椎體形成術?

過去的醫療環境對於脊椎壓迫性骨折,大多採取保守治療:臥床休息與止痛,待骨折處自行癒合,在一般情況下,這需要3個月的時間。但長時間服用止痛藥會造成肝腎功能的負擔,長期臥床更會加速骨質流失,不啻讓病情雪上加霜。

「新型微創人工骨泥椎體形成術」可使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迅速解決惱人的疼痛。手術方式是在病人背部,切開1個約0.3公分的傷口,放入專用導引針後注入人工骨水泥,待液態狀的人工骨水泥凝固,即可拔除導引針結束手術。整個手術時間約30分鐘,病人可以是全程清醒,僅須施打局部麻藥,非常適合年紀大且不宜全身麻醉的病人。

每一個導引針所需傷口大小約0.3公分

手術風險與骨水泥的選用

針對大家最關心的手術風險與後遺症問題,主要在於人工骨水泥的材質選用。由於脊椎骨的腹側面是大血管,背側面是脊髓神經,所以人工骨水泥的流向控制,是醫師在手術過程中必須全程監控的最重要環節。若是稍有不慎,人工骨水泥流入大血管,可能引發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難而有生命危險;人工骨水泥如果往脊髓腔流出,則會壓迫脊髓神經,嚴重時恐導致下半身癱瘓。在材料科學的發展下,目前有下列幾種骨水泥可供選擇:

人工骨水泥材質比較

病人在術後必須加強自我保健

骨水泥灌注手術後,不代表治療就此結束。病人在手術後必須穿戴輔具保護,並且避免彎腰搬重物。有骨質疏鬆的人,應聽從醫師指示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並搭配鈣質與維他命D3的補充;有癌症轉移的病人,要進一步接受化學治療與放射線照射治療。另外,居家環境的改善,走路使用輔具,以及浴室廚房加裝防滑措施,避免再次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才是根本之道。

範例:以高黏稠度骨水泥為灌注材料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1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