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 羅振旭藥師
腎結石和膽結石是常見的疾病,臺灣約有10%的成年人可能被這些結石所苦。儘管體內有結石不一定都會出現症狀,但當結石沈積到特定程度或偶然發作時,所引起的併發症及伴隨的劇烈疼痛,往往是相當難受的。腎結石和膽結石的形成過程相當複雜,而在眾多相關的危險因子中,藥物引起的結石扮演了一部分角色。
藥物與腎結石
許多藥物與腎結石的形成有關,可能的機轉包括增加了尿液中草酸、尿酸、鈣的濃度,或是影響尿液流速及酸鹼度。曾有研究指出,可能引起腎結石的藥物包括常用於高山症和青光眼的利尿劑Acetazolamide、治療癲癇的Topiramate和Zonisamide、祛痰藥 Guaifenesin、降血壓藥腎素抑制劑Aliskiren、保鉀利尿劑Triamterene、環利尿劑Furosemide、用於愛滋病的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等。
此外,抗病毒藥Acyclovir、用於風濕免疫和癌症治療的Methotrexate、磺胺類藥物等,在使用較大劑量時,可能以結晶型態出現在尿液中。這些因藥物本身沈積在尿液中所形成的結晶,與一般所稱的腎結石組成不同。
維生素C
在可能引起腎結石的藥物當中,最受大眾關注和學者們討論者,當屬維生素C和鈣質。維生素C在人體內有一部分會被轉化為草酸,再由尿液排出,若服用大量維生素C可能使尿中的草酸濃度上升,因而提高草酸鈣結晶形成的風險。一篇2016年發表的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指出,每日額外補充維生素C大於1000毫克的男性,發生腎結石的機率會比沒有額外補充者高出20%。不過,這樣的情形並未發生在女性或每日額外補充維生素C不超過1000毫克的人。
以市售維生素C錠(每錠500毫克)為例,每日1錠並不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至於維生素C發泡錠中的維生素C含量差異較大,在服用前應詳細閱讀包裝或說明書上的標示,或者諮詢醫師、藥師。
鈣質
那麼每日補充鈣質會不會引起腎結石呢?目前的研究證據尚無一致結論。一篇 2012年發表的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骨質疏鬆病人每日最高補充1500毫克的鈣質,並不會額外增加罹患腎結石的風險;另一篇2006年發表的大型隨機分派試驗則指出,每日額外補充鈣質可能增加17%的腎結石風險。
有趣的是,部分研究除了發現補充較高劑量的鈣質可能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以外,還發現富含鈣質的飲食反而會降低腎結石風險。這引起了研究學者的興趣,並深入探討鈣質補充的時機是否會影響腎結石的形成。 研究發現,隨餐服用碳酸鈣片相較於空腹服用者,其尿液中的草酸濃度比較低。這意味著隨餐補充鈣質可以降低發生腎結石的風險,所以會有這樣的保護效果,可能是因為隨餐補充的鈣質可與腸道中的草酸結合,因此減少草酸吸收而達到降低尿液中草酸濃度的效果。
藥物與膽結石
膽結石較常發生在肥胖的女性,構成膽結石的成分主要是膽汁裡的膽固醇和膽紅素。藥物引起的膽結石可能經由降低膽囊收縮力、延遲膽囊排空而影響膽汁排出,或是提高膽道分泌膽固醇的功能而增加膽結石形成的風險。
可能引起膽結石的常見藥物包括降低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的Fenofibrate、Gemfibrozil、Colestipol、Ezetimibe,以及女性荷爾蒙、黃體素、骨質疏鬆治療藥Octreotide、肺結核藥Rifampin、用於愛滋病的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等。治療肥胖的藥物Orlistat可能使體重快速下降,因而增加膽結石形成的風險。另有案例報告指出,第3代頭孢菌素Ceftriaxone,可能在體內與鈣離子結合為鈣鹽,形成腎結石或膽結石。
所以,如果需要長期服用上述藥物,應定期監測肝功能和膽紅素。當發生不良反應時,通常需要停藥再改用其他合適的藥物,或者選擇其他治療方式。
藥物與唾液腺結石
除了藥物引起的腎結石和膽結石之外,還曾有藥物引起唾液腺結石的案例。一篇 2007年發表的案例報告指出,一位36歲男性服用治療過動症的藥物Atomoxetine,在開始服藥後的第10天發現唾液腺結石,且在停藥2週又重新開始服藥後,再次復發。此一案例過去在開始服用Atomoxetine的1年半以前,就曾經有過唾液腺結石的病史,再加上服用Atomoxetine可能有20%的機率會發生口乾的不良反應,這些因子都會增加唾液腺結石發生的風險。
藥師的叮嚀
● 要避免腎結石形成,必須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並攝取足夠的水分。
● 維生素C和鈣質補充應依照專業建議適量服用,多服無益。需要長期補充鈣質的人,鈣片最好是隨餐服用,以降低發生腎結石的風險。
● 具有容易長結石體質的民眾,在服用本文提及的藥物時,必須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有不適症狀請與醫師討論或向藥師諮詢。
● 請注意,並非所有服用文中所述藥物的人都會長結石,為了治療疾病,請依照醫師指示規律服藥,切勿隨意停藥。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