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急症暨外傷中心急症外科 許家豪醫師
阿梅是個35歲上班族女性,平時生活正常,沒有什麼大傷大病。昨日是好閨密的生日,免不了共進一頓慶生大餐。但回家後,就開始覺得上腹悶悶的、怪怪的不舒服,以為睡一覺後會改善,卻是一夜輾轉難眠,早上時反而覺得更不舒服了,於是來到醫院就診,醫生做完了初步的檢查及超音波後,赫然發現膽囊裡有石頭,而且膽囊發炎了!
膽囊的功能
膽囊連接於肝臟下方,外觀為一袋狀,長約8~12公分,為一個可伸縮的囊狀物,主要的作用是濃縮及儲存肝臟所產生的膽汁,膽囊本身並沒有製造分泌膽汁的功能。人體的肝臟每天約產生約800~1000CC的膽汁,這些膽汁經由肝內膽管流至總肝管再經由膽囊管進入膽囊內濃縮儲存,當吃下含有脂肪的食物會刺激膽囊收縮,使膽汁經膽囊管流入總膽管再流進十二指腸中,幫助脂肪的消化。所以說,膽囊只有儲存膽汁的功能,並沒有製造膽汁的功能,不用擔心膽囊被切除後會沒有膽汁喔!不過有些病人在接受膽囊切除術後,會短暫出現脂肪腹瀉的情況,這通常和脂肪的消化不佳有關,過一段時間後,絕大多數的病人都會恢復正常。
什麼是膽結石?
膽囊結石又是什麼呢?它是指膽囊中的石頭,好發於中年以上女性。一般人約有 10~15%有膽結石,但這裡面有80%~90%的病人是沒有症狀的,通常沒有症狀的膽結石,目前建議是以觀察為主,尚不需手術治療。無症狀的膽結石病人5年內產生症狀的機會約為10~20%,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會有2%的病人會變成有症狀的病人,除了大部份以膽絞痛表現外,也包括每年約有0.3%可能產生膽道相關的合併症,如急性胰臟炎或膽管炎,每年約0.02%可能產生膽囊癌。而且若已經有症狀的膽結石病人,約有35~50%的機會會復發,並且有約2%的可能性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膽囊炎、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或敗血症等。因此有別於無症狀者,有症狀的膽結石病人,均建議要接受手術治療。
膽囊發炎了
膽囊發炎,95%以上都是由於膽結石阻塞了膽囊出口,讓原本在膽囊內的膽汁因滯留而使細菌大量滋生,造成整個膽囊發炎或敗血症等嚴重後果。臨床上的典型症狀常見有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這些疼痛通常是反覆性且收縮性疼痛,甚至劇烈膽絞痛有時右肩亦可同時發生轉移性疼痛,也常伴隨噁心、嘔吐、腹脹的症狀,但有些症狀不明顯,可能只有輕微上腹脹。
醫師接著向阿梅解釋了接下來的治療方式:「若是意外發現的膽結石,而且沒有症狀,目前建議以觀察為主,但這次膽囊開始發炎了,就需要積極治療。」
膽結石的好發因子
- 年紀大
- 女性
- 懷孕
- 肥胖
- 多產婦
- 高膽固醇飲食(血中膽固醇80%由飲食攝取,20%由肝臟製造)
- 基因因素(30%可能發生膽結石)
- 其他:肝硬化、克隆氏疾病(Crohn disease)、迴腸切除及溶血性貧血
常見的治療方式
1.膽囊切除手術:這是治療膽囊炎的標準治療。因手術技術及手術器械的進步,目前的膽囊切除手術主要是以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為主。方式是由腹部做3到4個約0.5~1公分的傷口,使用器械將膽囊由肝臟旁分離下來,取出體外。腹腔鏡手術的優點為傷口較小、較不疼痛、較美觀、住院天數短,相對來說,手術併發症也會較少,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併發症比例很低(<1%),主要有出血、傷口感染、膽汁滲漏、膽管損傷、總膽管殘留結石、腹內臟器受損或因腹腔鏡手術氣腹後產生的肩膀酸痛、背部酸痛、皮下氣腫、二氧化碳氣體栓塞症、切口疝氣等。
2.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當病人開刀風險太高,不適合進行手術切除時;或是膽結石已併發嚴重之併發症,手術中的風險過高時的選擇。待風險降低時,再來進行手術切除膽囊。
3.抗生素治療:病人不願意接受手術或其它侵襲性治療時的選擇。
手術後順利出院
經過醫師的詳細解釋,阿梅和家人商討完後,決定接受手術切除。手術完隔天,阿梅覺得手術前的疼痛情況改善很多,除了傷口外,幾乎沒什麼不適感。隨後,醫師來查房,詢問了一些術後復原的情況,檢查完傷口後,囑咐了一些回家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下午就讓阿梅平安的出院了。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