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王小姐走進診間,詢問醫師:患有巧克力囊腫4公分的她,因為接近更年期,不想開刀,而且出現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等更年期症狀,如果不想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有其他選擇嗎?中醫能幫助她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以下簡稱內異症)是指子宮的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間質)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出現、生長、浸潤,繼而造成疼痛(初潮後一段時間無痛經,後來出現痛經且愈來愈嚴重)、產生不孕、結節,或包塊等症狀。若長在子宮的肌肉層裡,稱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內,就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影響約5~15%的育齡婦女和高達35~40%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和雌激素高度相關,通常被認為停經後病變會消退,是育齡婦女專屬的疾病。但更年期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率仍有2~5%,儘管更年期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較停經前下降,但某些雌激素仍可能來自內源性(脂肪組織)或外源性(自行補充)。與浸潤性癌症一樣,內異症病變表現出細胞生長失調、鄰近組織侵襲、遠處轉移、血管生成、細胞凋亡缺陷和細胞沾黏,大約有0.7~1%的病例會發生內異症的惡性轉化,不容小覷。
近更年期(Perimenopausal)是指婦女從45歲左右開始出現與停經相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床特徵起至停經後12個月內的時期,常見的症狀有月經週期不規則、陰道萎縮、潮紅盜汗、睡眠障礙等。此時,應注意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的腫瘤,特別要防範發生惡性化。45歲以上內異症患者囊腫直徑大於8公分、疼痛節律變化、不正常出血、雌激素過多,以及超音波顯示卵巢囊腫有惡性表現都和內異症惡化相關。任何部位的異位內膜均可發生惡變,其中80%發生在卵巢。有症狀的近更年期內異症患者,手術應為一線治療,若手術後疼痛復發或者存在手術禁忌症,可選擇藥物治療。
中醫談病因病機
內異症是離經之血,瘀血內聚而成血瘀之瘕,屬「血瘕」。本疾病在古代典籍文獻中無明顯類似症狀,但可散見於「癥瘕」、「不孕」等病症。如《婦人大全良方.婦人八瘕方論第九》中所載:「婦人血脈攣急,小腹重痛、支滿、腰背胸脅相引......結牢惡血,月事不時,或前或後,因生聚如懷胎狀。邪氣盛甚,令人恍惚多夢......」,記載了癥瘕及其症狀表現痛、包塊、月經不調及情志改變等,與內異症的表現相符。
近更年期症候群,在現代中醫將之歸結為經斷前後諸證。容易情緒緊張、生氣、憂思、操煩導致相火妄動,煎熬真陰,影響腎主封藏、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古代典籍《景岳全書.婦人規》中有云:「或恚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以成癥矣。」所以近更年期強烈的情志變化造成臟腑氣機失調,氣血運行紊亂,也會影響內異症的加重或復發。
中藥對症調理
以中藥疏肝解鬱、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理氣止痛,開鬱及消癥雙管齊下,控制包塊增長或抑制復發。像王小姐這樣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在西醫較不建議補充雌激素的情形下,卻又出現近更年期症狀,可服用中藥改善生活品質。例如潮熱汗出、頭暈耳鳴、失眠、腰膝痠軟等症狀可滋陰潛陽、補腎益肝;抑鬱焦躁、煩躁易怒、胸脅脹痛等症狀,可疏肝解鬱、除煩理氣;氣虛甚者多合併氣短乏力、納差便溏等症狀,可益氣健脾;寒凝甚者多合併經期畏寒痛、手足不溫等症狀,可以溫通經脈、散寒止痛。
王小姐經過中醫治療調理,近更年期症狀減輕,之後進入更年期,超音波顯示巧克力囊腫無變大及惡性化,順利地度過更年前期。
醫師叮嚀
- 注意內異症在更年期也有可能發生或復發。
- 雖然發生率很低,但還是有惡性化的風險。
- 如果懷疑惡性要做病理切片檢查。
- 如須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應合併黃體素。
- 宜調暢情志,多運動、進行社交等,並且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 忌食含雌激素的食品及保健品;有痛經、易食後腹脹的人應少吃寒涼冰冷的食物。
出處來源--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