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5/5/23

女童跌倒跛腳1月骨頭「被吃了」!每天不動20分鐘「這束光」助她正常跑跳

現年6歲的陳小妹去年初跌倒後,跛著腳走路1個多月都沒好,就醫檢查赫然發現她的大腿骨和小腿脛骨都被癌細胞侵蝕,才確診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第四期,接受化療和質子治療後,現在已經可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正常跑跳。

 

兒童常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 發現時多已第四期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2023年國內18歲以下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的兒童有25人,是台灣兒童常見癌症之一。中醫大兒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余登揚表示,神經母細胞瘤的症狀包括有腹部腫塊、腹痛、呼吸窘迫、脊髓侵犯的神經系統症狀,若發生轉移,會有發燒、骨頭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因為症狀不具特異性,難以早期發現和確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林亭君指出,神經母細胞瘤90%的患者都是10歲以下兒童,最常出現在1、2歲,70%發現時癌細胞已經轉移,陳小妹就是典型的例子。

 

林亭君說,陳小妹一開始到兒童神經科求診,X光檢驗發現大腿和脛骨都有被癌細胞「吃掉」的狀況,因此轉介到血液腫瘤科追查,發現腫瘤長在腎上腺靠近脊椎處,約有9公分大,癌細胞還轉移到腦部和骨頭等處,經化療後縮小到5公分大,再接受12次的質子治療繼續縮小病灶,現在只剩下腫瘤消除後的鈣化點,其餘轉移全身各處的癌細胞也已經消失。

 

 

質子治療身體不能動 陳小妹克服難熬20分鐘

質子治療目前仍屬自費治療,沒有健保給付,費用依照個人療程長短而定,約在數十萬到百萬元之間。林亭君說,神經母細胞瘤傳統的治療方式會以化療搭配光子治療,光子治療的副作用較強,可能影響兒童的內分泌和身高,還可能引發次發性腫瘤,質子治療可以減少這些風險,能量釋放更為精準,減少對周邊組織的傷害。

 

質子治療時為確保能量可以精準照射腫瘤,治療全程患者的身體必須靜止不動,陳小妹每次需照射20分鐘,對年僅5、6歲的兒童要能保持不動並不容易。院方事前安排陳小妹到治療現場熟悉環境、模擬試躺,讓她有心理準備,真正治療時播放陳小妹喜愛的音樂,讓她在3周的療程中每天能度過難耐的20分鐘。林亭君說,陳小妹配合度很高,不需要麻醉,讓醫護人員印象深刻。

 

林亭君指出,由於神經母細胞瘤的復發機率達50~60%,因此陳小妹將繼續使用2、3年的免疫治療藥物以維持既有療效,避免復發。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