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Information

Health Education

:::

異位性皮膚炎預防與保健

Qrcode
列印
A-
A+

異位性皮膚炎預防與保健

2024/11/13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搔癢不已的皮膚發炎性疾病,病灶會隨著年齡不同而侵犯不同部位,嬰兒時期容易出現在頭面部,兒童期容易出現在四肢屈側部位如膝窩、肘窩等,成人期則好犯四肢伸側;嚴重者,病灶可遍佈全身。

通常病人本身或家族中的成員不少也有異位性體質,也就是容易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在中醫文獻中與「奶癬」、「四彎風」、「血風瘡」等中醫疾病的臨床表現類似。

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病情輕微者,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及外用類固醇藥膏加以控制,但一部分病人因病情頑固、病灶範圍廣泛,皮膚乾燥呈苔蘚化,搔癢不已,對一般治療反應欠佳,有的甚至須接受紫外線照光治療或口服類固醇、環孢靈等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療效也不盡理想,而且這些藥物也有不少副作用,但這類病人配合服用中藥可改善病情,減少反覆發作。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與異位性體質有關外,環境因素、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清潔保養等因素,也會誘發或加重病情,所以全方位的照護相當重要。

日常生活與飲食有什麼要注意?

  • 皮膚不宜過度清潔且要適當保養。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洗完澡後要記得塗抹滋潤保濕的潤膚產品。
  • 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類。一般人容易在睡覺時發作,會覺得特別的癢,甚至癢到無法入睡或半夜癢醒,所以家中若有此類病人,宜儘量減少接觸或使用毛毯、地毯、布沙發、布窗簾,可使用防塵蟎的床墊套、被套、枕頭套,或改用杜邦棉材質的棉被、枕頭,減少與塵蟎的接觸。
  • 日常應儘量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燒烤之食品及冷飲冰品。有研究顯示這類食物含有不少過氧化物,容易誘發過敏反應;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因這類病人常屬濕熱或陰虛體質,故不宜多吃這類食物。
  • 衣服應穿棉質布料,避免毛料、毛衣直接與皮膚接觸。
  •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或日夜顛倒。
  •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緊張或生活壓力。
參考資料
  • 顧伯康(1989).中醫外科學.知音。
製作單位:中西醫結合科 編碼:HE-90015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4) 22052121 分機 11185
}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