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障礙是一種發展性障礙,主要影響個體的智力發展,並且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溝通和社交。它通常在18歲之前出現,並且持續一生。智能障礙的程度可以因人而異,輕度的個體可以過得比較獨立,而重度的個體則可能需要更多的協助。
根據身心障礙手冊,智能障礙可以依照其嚴重程度分為四級,從輕度到重度不等:
- 第一級(輕度):
- IQ:55-69
- 心智年齡:約在9-12歲之間
- 智能功能接近正常,學習能力較慢,但能夠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大多能夠獨立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並在社會中適應。這類病人通常能夠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並在日常生活中較為獨立。
- 第二級(中度):
- IQ:40-54
- 心智年齡:約在6-9歲之間
- 智能功能明顯低於常人,學習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通常需要一定的協助。雖然能進行某些簡單的活動或工作,但在社交或處理日常問題時仍需支持。這類病人通常需要在專門的學校或機構接受教育和訓練。
- 第三級(重度):
- IQ:25-39
- 心智年齡:約在3-6歲之間
- 描述:智能功能較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受較大影響,通常需要全天候的照護和協助。這類病人無法獨立進行複雜的日常活動,並且在基本的溝通和自理方面需要他人的幫助。
- 第四級(極重度):
- IQ:小於24
- 心智年齡:約在3歲以下
- 描述:智能功能極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無法進行獨立生活。這類病人通常無法理解或表達基本的需求,需要全天候的專業照顧和支援。
智能障礙的程度因人而異,這些差異意味著不同的病人在教育、生活支援和工作技能方面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
智能障礙的病因
智能障礙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於:
- 基因因素:某些遺傳病如唐氏症、克氏綜合症等會導致智力發展異常。
- 妊娠期問題: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某些病毒(如麻疹、德國麻疹等)、濫用藥物或飲酒,可能會影響胎兒的大腦發育,造成智能障礙。
- 出生過程中的問題:出生時缺氧、早產等情況可能會對大腦造成損害,影響智力發展。
- 環境因素:不良的營養、不潔的生活環境、車禍以及重金屬中毒等因素也會導致智能障礙。
- 其他健康問題:一些腦部受傷或疾病(如腦瘤、腦炎等)也可能影響智力。
如何照顧智能障礙的家人
- 建立穩定的日常生活:定期的作息時間和固定的環境能幫助病人感到安全和舒適。
- 簡單明確的溝通:使用簡單清楚的語言,並且要耐心,給予足夠的時間讓他們理解和回應。
- 鼓勵自我照顧:根據病人的能力,逐步訓練他們學會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吃飯、洗漱等。
- 提供適合的學習和社交機會:根據智能障礙的程度,設計適合的學習活動,並鼓勵參與社交活動,增強自信。
- 情感支持與陪伴:提供關愛和情感支持,與他們建立積極的互動關係,幫助他們處理情緒問題。
- 定期健康檢查:定期帶病人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其他可能的健康問題。
-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有需要,請諮詢醫療、心理或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士,為病人提供額外的支援。
注意事項
- 當孩子有智能障礙的臨床特徵時,應及早開立身心障礙手冊,這樣有助於獲取醫療、教育及社會資源的支持和應用。
- 建議照顧者把握6歲前的治療黃金期,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配合療育計畫,回家後持續練習,幫助提升療效。
- 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照顧者可以訓練孩子的個人生活技能及團體適應能力。例如,如果孩子在操作能力上表現較好,可以減少口語負擔,增加動手操作的任務,並且透過「示範」和「模仿」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
- 照顧者應逐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對團體規範的遵守,這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就業都有幫助。
總結
照顧智能障礙的孩子,就像照顧其他孩子一樣,需要提供適當的身體照護、營養、愛與人際關係。對孩子的期望應該符合他的能力,並給予適當但不過度的協助。同時,也要教導兄弟姊妹、同學以及社會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與幫助。別忘了,運用醫療、福利和教育資源,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