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2/13

身體組成密碼~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腰臀比、體脂率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社區暨家庭醫學部 徐華穗醫師

翻開健康檢查報告,放在一堆檢驗結果之前,最基本的測量,就是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腰圍、體脂率等數據。這些數字看似簡單平凡,卻隱藏著我們體內極為重要的健康警訊。

BMI

「為什麼要呈現這些數據?」「我已經服用了降血脂肪的藥物,為何體脂肪沒降?」「體脂肪是否比體重重要?」許多民眾都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BMI有多重要?

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BMI。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BMI就是陳述身高與體重的關係。醫學上所謂的肥胖、過重及理想體重的定義,皆本於BMI值。BMI=體重(kg)╱身高2(m)2。例如:一名成年人的身高170公分,體重85.3公斤,此人的BMI算法為:85.3╱(1.7)2=29.5。BMI計算方式全世界都一樣,但定義肥胖的數據不同。臺灣的標準如下:

身體質量指數(BMI)

所以上述的成年人已經是輕度肥胖的狀態了。而美國則定義BMI 30才算肥胖,這是根據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調整產生的。

腰圍或腰臀比又與健康何干?

除了BMI,另一個你不可不知的身體密碼是腰圍或腰臀比(腰圍/臀圍)。我們常說的「蘋果型」、「梨形」身材,就分別是腰圍大、腰臀比大的身型。

不需贅言,有太多的研究告訴我們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然而,近年多數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研究顯示,腹部內臟脂肪越多,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這是更為重要(敏感)的指標,腰圍或腰臀比(腰圍/臀圍)比BMI更能顯現這個特點。原因是腰圍或腰臀比可以反映腹部內臟脂肪的多寡,這實在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要知道,量測內臟脂肪是多不容易的事啊!因此,就算BMI在正常範圍,但只要腰圍超過標準,仍然被定義為中央性肥胖。

體脂率真的不宜超標!

最後一個,也是量測誤差相對大的身體密碼,就是體脂肪!望文生義,體脂肪是人體構造中的脂肪(位於皮下、臟器周圍),體脂率是脂肪在身體組成裡的比重。體脂率有幾個測量方式,包含雙極X光吸收儀(DEXA)、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CT╱MRI)、皮下脂肪夾、水中秤重法、生物電阻測量(BIA)等,最後一項是目前健康檢查最常用的。

生物電阻測量的原理是人體不同組織(肌肉、骨骼、脂肪、水分)有不同的電阻,故以微弱的電流穿過人體加以計算,可測得體脂率。因此,測量前大量飲水或大量流汗、膀胱有無脹尿、早上或晚上、體脂機的性能,都會影響量測結果。體脂率成年男性超過25%,成年女性超過30%,就是所謂的「肥胖」。看到這裡,應可理解體脂率不易準確測得。如果是以健身角度評估體脂組成改變,體脂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是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腰圍絕對是更重要的指標,而且測量方式簡易許多。

魔鬼藏在細節中,不要小看最基本的身體測量喔!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66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