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透析登錄資料顯示,平均每四位糖尿病患就有一位會發生腎臟病變,有洗腎王國之稱的台灣,百分之四十的洗腎人口是因糖尿病所引起,此外,腎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同時也是國人洗腎原發原因的第一位。糖尿病腎臟病變是末期腎衰竭的主因之一,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微量蛋白尿、長期吸菸、血糖或血壓控制不佳與胰島素阻抗等因素,這些危險因子都會使糖尿病患者罹患腎病變的機率倍增。
因此,糖尿病患需嚴格控制血糖,將糖化血色素控制於 6.5% 以下、定期做腎功能監測、選擇合適的藥物並使用正確的劑量,預防糖尿病腎臟病變的發生。
糖尿病患因長期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控制不良而導致腎臟功能受損,腎絲球過濾率也會隨著年齡而衰退,腎臟的代謝功能變差後,容易累積藥物殘留,如未查覺而繼續採用處方原劑量,容易讓體內藥物濃度過高,恐導致洗腎甚至換腎的嚴重後果。
因此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更需注意其用藥安全性,如有必要需額外做肝腎功能監測,以確認使用藥物的正確性及依目前肝腎功能狀況以調整藥量,來確保安全的治療。
糖尿病腎病變若控制不良需接受長期透析治療,健保每年花費大約 350 億在洗腎部分,為健保單一給付金額最高的疾病。如果能積極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罹患率,不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避免長期透析治療的不便與痛苦,也可為國家節省許多醫療資源。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表示,大多數的糖尿病人在罹患糖尿病腎病變初期,並未出現明顯症狀,為確保能早期診斷腎病變,學會臨床照護指引中建議糖尿病患應定期接受【血清肌酸酐】、【尿液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的檢查】,測試尿液中微量蛋白和酐肌酸的比值來及早發現併發症。
莊立民理事長建議糖友們應每半年檢測血中肌酸酐,對其數值上升或有白蛋白尿者更需每三個月檢測。
鍾佩芳 | 台灣新生報 – 2012 年 10 月 27 日 上午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