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是指腦部及脊髓周圍的腦膜受到微生物感染或是其他原因所引發的炎症反應。
腦膜炎之致病原因與分類
依致病原因可分為:
- 細菌性腦膜炎:常見的有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或革蘭氏陰性桿菌。
- 結核性腦膜炎:以結核桿菌感染為主。
- 黴菌性腦膜炎:以隱球菌感染為主。
- 無菌性腦膜炎:包含病毒感染(疱疹病毒、腸病毒)與其他原因。
臨床症狀
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直、皮膚紅疹。嚴重者會有意識混亂、昏迷、抽搐等,甚至致命。
感染途徑
可能經由飛沫傳染、直接接觸病人口鼻分泌物或糞口途徑傳染。也可能是病人本身的細菌經血流進入腦部造成感染。
診斷方式
針對有上述症狀懷疑腦膜炎的病人,必須做腰椎穿刺來取得腦脊髓液檢查,同時可以做病原體培養,給予正確治療。
治療
依不同病原菌而有不同的處理原則。
- 細菌性、黴菌性與結核性腦膜炎:須用抗生素治療,並針對可能發生的狀況給予適當處理,例如抗癲癇藥物、鎮定劑、降腦壓藥物與處置等。
- 無菌性腦膜炎:以支持性治療為主,例如補充水份與多休息。
預後
病毒性腦膜炎大多預後良好,除非併發腦炎。細菌性、黴菌性與結核性腦膜炎或病毒性腦炎則有較高的死亡率,存活後也可能有神經相關後遺症,例如意識不清、癲癇、實質性的腦部損傷等。
注意事項
- 腰椎穿刺後可能發生頭痛症狀,可多喝開水補充適當鹽份。
- 充分休息,避免過度勞動。
- 攝取足夠且均衡的營養。
- 流行期間減少到公共或擁擠場所;可配戴口罩預防感染。
-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 頻繁且正確的方式洗手。